巢湖填个人总结
学号:20__4824姓名:李班级:资源2班
一、概述
我们组是本班里的第四组,三个资源专业班级的第三,第四组统一由贾带领。组内成员有朱,魏,刘和我。组长由朱担任,负责本组内的管理及相关数据的记录,魏进行勘察路线的定位连线与褶皱,断层的标记,我和刘则对不同的地层进行数据的测量,描述,标本的采集等。
二、踏勘、测剖面、填图
1、踏勘:
野外路线踏勘的目的和任务:对测区的典型地层剖面,填图单位的划分标志,各类地质体的主要特征、分布范围和接触关系,主要标志特征和矿产情况进行现场观察。此外,还应了解测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情况等,以便为设计提供直接依据。
本次实习踏勘的路线有:
路线1:园山—狮子口
内容:观察志留系地层
路线2:凤凰山—麒麟山
内容:观察s—p地层
路线3:狮子口—麒麟山东坡—马鞍山东坡
内容:观察泥盆系到石炭系地层,恢复狮子口断层
路线4:平顶山—柴禾山
内容:观察二叠系,三叠系岩层并恢复平顶山向斜
路线5:金银洞—马脊山
内容:观察石炭系,二叠系,岩浆岩岩体,恢复余府大村向斜路线六:耙子山—马家山
内容:观察二叠系,三叠系
在踏勘的实习中,对不同的地层进行测量、描述十分重要。首先要整体观察,找到岩层的层面,要避免岩层劈理与裂理的干扰。然后才能在平滑的层面上测量产状,对于断层、褶皱的产状也是如此,要找到稳定的断层面和褶皱面。对于层面不够罗盘摆放的面时要用书或画板垫在上面。其次就要用锤子凿出岩层的新鲜面进行观察、描述。在小区域观察的同时也要发散思维,想一下岩层整体及断层与褶皱的走向和形状,切勿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点上。
除此之外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我们还找到了许多化石,这是其他组所不能办到的。单体珊瑚、刺毛珊瑚主要分布在高骊山的杂色黏土岩、金陵组含生物碎屑的灰岩中;三叶虫分布在坟头组的粉砂质泥岩中,并且结构清晰可见;菊石在孤峰组分布十分丰富,在建筑消纳场养鸡场附近的孤峰岩层中层层都可见到,有大有小,可惜孤峰岩层太松软,一点儿也不好保存,捡到许多漂亮的只好又扔了。
2、测剖面:
实测剖面的目的是:查明地层层序,岩层厚度,沉积相类型及变化,化石内容,岩性和地球化学特点,含矿性,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和时代,地层单位(填图单位)的识别特征和各单位间的分界标志和特点。因此地质剖面是研究地层、岩石和构造的基础资料,根据剖面资料划分填图单位,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前提。在沉积岩区,一般要求在正式填图之前要完成实测剖面。
我们组测的是7410工厂大门右侧五通组的岩层,组长负责记录,魏负责标本的采集与岩层的测量、描述,我和刘分别做前测手和后测手,测量导线的坡度和导线的方位。
本次测量地层的剖面我们采用的是导线法:将控制点用导线连接起来形成折线,这些控制点为导线点,点间的线便称为导线边,相邻边的夹角称为转折角。于坐标方位角已知的导线边线连接的转折角称为连接角。通过观测导线边的边长和测量导线方位、根据始终数据经计算获得导线点的平面坐标,称为导线测量。如果遇到导线不能连接的情况时可以将导线进行平移处理,导线对应出现的不同的岩层要进行记录(岩性、岩层产状、对应的导线长度)。
野外数据记录好后便要进行整理,计算出平距D=L.cosβ(L-斜距,β-坡角)、导线高差H=L.sinβ(累计高差是将各导线高差逐一累计相加而得)、导线方位与岩层走向之夹角γ=导线方位角-岩层走向方位角、岩层真厚度h=L(sinα·cosβ·sinγ±sinγ·cosβ)L-导线斜距;α-地层真倾角;β-导线方向上地面坡度角;γ-导线与岩层走向夹角。在做剖面图时用的是投影法:1、作导线平面图:首先要确定好总导线方位即剖面起、终点之连线方位,也就是剖面投影基准线方位。以方格纸的横坐标线作为预估的总导线方位,根据各导线的方位和其平距在方格纸上分别做出各段导线即形成导线平面图。;2、作地形剖面图并在地形剖面图上绘制地质要素:将导线各转折点垂直投影到其下方的投影基准线上,以投影基准线作为计算相对高程的“零点”,然后在方格纸的纵坐标上找出各段导线的累计高差点,用平滑的曲线勾绘这些点即成地形剖面图,将导线平面图上的分层界线,岩层产状和岩石标本和化石采集点垂直投影到地形剖面上来;3、做柱状剖面图及填绘岩性花纹:绘出五通组岩层的岩层柱状图并填绘上不同的岩性花纹。
在对五通组做实测剖面时也要找到五通组与坟头组及五通组与金陵组的界线,并且在图上要绘出来。
3、填图:
在填图的过程中,老师只带了我们两天,把填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都告诉我们,接着我们小组自己对大区域的地层进行填图。
填图路线的布置方法有穿越法和追索法两种:
1)、穿越法
填图路线基本上垂直地层走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按一定的间隔穿越整个调查区,研究地质剖面,标定地质界线。而路线与路线之间的地质界线则按“V”字形法则来联绘。
此法优点是较易查明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相纵向的变化以及地质构造的基本特点,且工作量较少,而获得资料信息较多。缺点是两条路线之间的地质界线,不能直接观察到,所联绘的地质界线难免与实际有出入;对岩相、厚度沿走向的变化不易查清,且有可能漏掉小的小地质体、矿点、横断层等。填图比例尺越小,路线间距越大,上述缺点越明显。
2)、追索法
沿地质体,地质界线或构造线的走向布置路线。适用于对岩体、断层、含矿层、标志层、地层不整合界线等的追索。其优点是可以细致地研究地质体的横向变化,特别是对确定接触关系,断层和含矿层的研究;可以准确地填绘地质界线,有利于研究专门问题。缺点是工作效率低。此法多用于大比例尺的矿区填图。
我们小组主要是采用穿越法,沿着山下找到不同系的界线并量出走向,在地质图上标出来,相同系的界线就可以连起来了。当然有大区域的断层与褶皱时也要量出走向在图上画出来。说实话,自己跑还舒服一点,没有老师带的时候那么累了。可能是所需的点少了许多吧!在自己找点的过程中我们四个在孤峰组的岩层也收获了不少,基本翻开每个层面都会有大大小小的菊石化石。让其他组羡慕不已。
三、个人总结:
三个周的野外实习让我感触不少:此次的野外工作也就代表了将来的工作情况。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一步步脚踏实地的走下去。所谓苦一分,得一分,只要自己努力就总是会有收获的。
对于自己来说,在实习中要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岩层是怎样走的,断层是怎样断的,褶皱又是怎样褶的。对整体的地层构造要有认识,并且要时时刻刻跟着老师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自己唯我是从的到处乱跑。一旦掉队迷路可是很严重的!还有,记得实习中老师讲的最清的一句话就是“逢沟必断”,大多数的沟与谷都相应伴随着断层的存在,在对地层走向的处理上十分重要。地层的新老关系也是很重要的指标。它是判断地层是否逆转的标志。其次每天的野外记录都不能落下,要及时记录,回到驻地后要对野外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写出自己一天下来的小结。对白天的记录不能涂改。在观察地层时要多走走看,分清劈理,裂理与层面的区别,描述岩性也要敲出新鲜面来观察,因为露在外面的岩层大都已经分化变质了,已不是岩石的本身属性。在外面小组之间或同学间有困难要相互帮助,这对工作的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大家要有明确的分工,有记录的,测量岩层数据的,定点的,描述岩性并敲标本的。遇上雨雪天气要相互帮助,相互团结。尤其是女同学,上山要拉一把。以前本专业其他两个班级的同学我认识的不多,但在这次实习中我却能够结识到许多,这全要归功于我们是一个团体。虽然老师带着我们每天都回去的最迟,但是我们学到的东西却很多。实习过程中也要有自己的想法,有了问题与发现要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可能每天带的午餐不热了,饭菜不合口,晚上睡觉也没有宿舍里那么暖和。但这些是我们必须要克服的,如果现在都“娇生惯养”的,那么以后到工作单位
该如何是好。实习中还可以跟老师反映加被子,加热水,改饭菜,但到了社会上领导可不会因为你的不舒服,不乐意而改变整体的局势。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慢慢养成在艰苦条件下生活的习惯,不被环境所左右。对于工作中的突发不利因素要及时作出决定,切勿犹豫不决而造成没必要的损失。
最后感谢老师在学习上的带领与指导和生活上给予我们的照顾与关怀。我们这次实习很开心!
巢湖填个人总结
学号:20__4824姓名:李班级:资源2班
一、概述
我们组是本班里的第四组,三个资源专业班级的第三,第四组统一由贾带领。组内成员有朱,魏,刘和我。组长由朱担任,负责本组内的管理及相关数据的记录,魏进行勘察路线的定位连线与褶皱,断层的标记,我和刘则对不同的地层进行数据的测量,描述,标本的采集等。
二、踏勘、测剖面、填图
1、踏勘:
野外路线踏勘的目的和任务:对测区的典型地层剖面,填图单位的划分标志,各类地质体的主要特征、分布范围和接触关系,主要标志特征和矿产情况进行现场观察。此外,还应了解测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情况等,以便为设计提供直接依据。
本次实习踏勘的路线有:
路线1:园山—狮子口
内容:观察志留系地层
路线2:凤凰山—麒麟山
内容:观察s—p地层
路线3:狮子口—麒麟山东坡—马鞍山东坡
内容:观察泥盆系到石炭系地层,恢复狮子口断层
路线4:平顶山—柴禾山
内容:观察二叠系,三叠系岩层并恢复平顶山向斜
路线5:金银洞—马脊山
内容:观察石炭系,二叠系,岩浆岩岩体,恢复余府大村向斜路线六:耙子山—马家山
内容:观察二叠系,三叠系
在踏勘的实习中,对不同的地层进行测量、描述十分重要。首先要整体观察,找到岩层的层面,要避免岩层劈理与裂理的干扰。然后才能在平滑的层面上测量产状,对于断层、褶皱的产状也是如此,要找到稳定的断层面和褶皱面。对于层面不够罗盘摆放的面时要用书或画板垫在上面。其次就要用锤子凿出岩层的新鲜面进行观察、描述。在小区域观察的同时也要发散思维,想一下岩层整体及断层与褶皱的走向和形状,切勿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点上。
除此之外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我们还找到了许多化石,这是其他组所不能办到的。单体珊瑚、刺毛珊瑚主要分布在高骊山的杂色黏土岩、金陵组含生物碎屑的灰岩中;三叶虫分布在坟头组的粉砂质泥岩中,并且结构清晰可见;菊石在孤峰组分布十分丰富,在建筑消纳场养鸡场附近的孤峰岩层中层层都可见到,有大有小,可惜孤峰岩层太松软,一点儿也不好保存,捡到许多漂亮的只好又扔了。
2、测剖面:
实测剖面的目的是:查明地层层序,岩层厚度,沉积相类型及变化,化石内容,岩性和地球化学特点,含矿性,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和时代,地层单位(填图单位)的识别特征和各单位间的分界标志和特点。因此地质剖面是研究地层、岩石和构造的基础资料,根据剖面资料划分填图单位,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前提。在沉积岩区,一般要求在正式填图之前要完成实测剖面。
我们组测的是7410工厂大门右侧五通组的岩层,组长负责记录,魏负责标本的采集与岩层的测量、描述,我和刘分别做前测手和后测手,测量导线的坡度和导线的方位。
本次测量地层的剖面我们采用的是导线法:将控制点用导线连接起来形成折线,这些控制点为导线点,点间的线便称为导线边,相邻边的夹角称为转折角。于坐标方位角已知的导线边线连接的转折角称为连接角。通过观测导线边的边长和测量导线方位、根据始终数据经计算获得导线点的平面坐标,称为导线测量。如果遇到导线不能连接的情况时可以将导线进行平移处理,导线对应出现的不同的岩层要进行记录(岩性、岩层产状、对应的导线长度)。
野外数据记录好后便要进行整理,计算出平距D=L.cosβ(L-斜距,β-坡角)、导线高差H=L.sinβ(累计高差是将各导线高差逐一累计相加而得)、导线方位与岩层走向之夹角γ=导线方位角-岩层走向方位角、岩层真厚度h=L(sinα·cosβ·sinγ±sinγ·cosβ)L-导线斜距;α-地层真倾角;β-导线方向上地面坡度角;γ-导线与岩层走向夹角。在做剖面图时用的是投影法:1、作导线平面图:首先要确定好总导线方位即剖面起、终点之连线方位,也就是剖面投影基准线方位。以方格纸的横坐标线作为预估的总导线方位,根据各导线的方位和其平距在方格纸上分别做出各段导线即形成导线平面图。;2、作地形剖面图并在地形剖面图上绘制地质要素:将导线各转折点垂直投影到其下方的投影基准线上,以投影基准线作为计算相对高程的“零点”,然后在方格纸的纵坐标上找出各段导线的累计高差点,用平滑的曲线勾绘这些点即成地形剖面图,将导线平面图上的分层界线,岩层产状和岩石标本和化石采集点垂直投影到地形剖面上来;3、做柱状剖面图及填绘岩性花纹:绘出五通组岩层的岩层柱状图并填绘上不同的岩性花纹。
在对五通组做实测剖面时也要找到五通组与坟头组及五通组与金陵组的界线,并且在图上要绘出来。
3、填图:
在填图的过程中,老师只带了我们两天,把填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都告诉我们,接着我们小组自己对大区域的地层进行填图。
填图路线的布置方法有穿越法和追索法两种:
1)、穿越法
填图路线基本上垂直地层走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按一定的间隔穿越整个调查区,研究地质剖面,标定地质界线。而路线与路线之间的地质界线则按“V”字形法则来联绘。
此法优点是较易查明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相纵向的变化以及地质构造的基本特点,且工作量较少,而获得资料信息较多。缺点是两条路线之间的地质界线,不能直接观察到,所联绘的地质界线难免与实际有出入;对岩相、厚度沿走向的变化不易查清,且有可能漏掉小的小地质体、矿点、横断层等。填图比例尺越小,路线间距越大,上述缺点越明显。
2)、追索法
沿地质体,地质界线或构造线的走向布置路线。适用于对岩体、断层、含矿层、标志层、地层不整合界线等的追索。其优点是可以细致地研究地质体的横向变化,特别是对确定接触关系,断层和含矿层的研究;可以准确地填绘地质界线,有利于研究专门问题。缺点是工作效率低。此法多用于大比例尺的矿区填图。
我们小组主要是采用穿越法,沿着山下找到不同系的界线并量出走向,在地质图上标出来,相同系的界线就可以连起来了。当然有大区域的断层与褶皱时也要量出走向在图上画出来。说实话,自己跑还舒服一点,没有老师带的时候那么累了。可能是所需的点少了许多吧!在自己找点的过程中我们四个在孤峰组的岩层也收获了不少,基本翻开每个层面都会有大大小小的菊石化石。让其他组羡慕不已。
三、个人总结:
三个周的野外实习让我感触不少:此次的野外工作也就代表了将来的工作情况。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一步步脚踏实地的走下去。所谓苦一分,得一分,只要自己努力就总是会有收获的。
对于自己来说,在实习中要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岩层是怎样走的,断层是怎样断的,褶皱又是怎样褶的。对整体的地层构造要有认识,并且要时时刻刻跟着老师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自己唯我是从的到处乱跑。一旦掉队迷路可是很严重的!还有,记得实习中老师讲的最清的一句话就是“逢沟必断”,大多数的沟与谷都相应伴随着断层的存在,在对地层走向的处理上十分重要。地层的新老关系也是很重要的指标。它是判断地层是否逆转的标志。其次每天的野外记录都不能落下,要及时记录,回到驻地后要对野外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写出自己一天下来的小结。对白天的记录不能涂改。在观察地层时要多走走看,分清劈理,裂理与层面的区别,描述岩性也要敲出新鲜面来观察,因为露在外面的岩层大都已经分化变质了,已不是岩石的本身属性。在外面小组之间或同学间有困难要相互帮助,这对工作的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大家要有明确的分工,有记录的,测量岩层数据的,定点的,描述岩性并敲标本的。遇上雨雪天气要相互帮助,相互团结。尤其是女同学,上山要拉一把。以前本专业其他两个班级的同学我认识的不多,但在这次实习中我却能够结识到许多,这全要归功于我们是一个团体。虽然老师带着我们每天都回去的最迟,但是我们学到的东西却很多。实习过程中也要有自己的想法,有了问题与发现要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可能每天带的午餐不热了,饭菜不合口,晚上睡觉也没有宿舍里那么暖和。但这些是我们必须要克服的,如果现在都“娇生惯养”的,那么以后到工作单位
该如何是好。实习中还可以跟老师反映加被子,加热水,改饭菜,但到了社会上领导可不会因为你的不舒服,不乐意而改变整体的局势。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慢慢养成在艰苦条件下生活的习惯,不被环境所左右。对于工作中的突发不利因素要及时作出决定,切勿犹豫不决而造成没必要的损失。
最后感谢老师在学习上的带领与指导和生活上给予我们的照顾与关怀。我们这次实习很开心!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巢湖填个人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hetongbase.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2195.html
版权声明
该文档由用户投稿上传,不允许他人进行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如果侵权请联系网站客服进行处理。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